文二2018-11-09
杨文广是什么人物?杨文广是杨家将第一美男?杨文广的故事?
如果要在杨家将传说中选美的话,杨文广当之无愧是第一美男。传说中的杨文广貌美如花、俊秀非常,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借杜月英、窦锦姑和鲍飞云等几个女人之口,盛赞杨文广“面如敷粉”、“唇如涂朱”、“美如冠玉”,这三个女人对杨文广都是一见钟情,并且设计将自己嫁与杨文广,上演了一出三女争夫的喜剧。
小说还套用历史上夸耀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典故来极誉文广之美:人谓杨郎貌美恰似莲花,宋太后道莲花亚于杨郎。人问其故,太后回答说:杨郎解语,莲花岂能解语?人人爱着杨郎貌美,看起来果然是莲花不及。
中国古代的审美标准,一度以“脸如满月,面如荷花”为美,特别是在唐代,这种风气尤盛。唐代的第一美女杨贵妃就面如荷花,《长恨歌》写杨贵妃之美用的比喻就是“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即荷花也即莲花。女人面如荷花是美女,男人面如荷花就是靓仔了。
“荷花脸”是一种富态相,唐代壁画上的女人通常都是富态的“荷花脸”,很符合唐朝的时代风尚。唐代的审美标准影响到了宋代,因而宋人也常用“莲花”比美男,从小说的描述看,张昌宗虽似莲花,比杨文广还要逊色很多。
杨文广是否真是个绝世美男已无法考证,因为史书对杨文广的记载并不详细,很多事情跟故事大相径庭,甚至于美男子杨文广究竟是谁的儿子都成了疑问。很多杨家将故事,都将杨文广视为杨宗保之子,也就是杨延昭之孙。这种传说虽然离谱,但在民间流传甚广。
实际上杨文广应为杨延昭之子。据南宋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杨延昭有三个儿子,1014年他去世后,三个儿子都受到了宋真宗的封赏,但三个儿子叫什么名字,封的什么官都没有细说。《宋史·杨业传》记载得稍微明确一些,杨延昭有三子,杨文广是其中之一,并立有传记,其他二人为谁没有提及。曾巩的《隆平集》记载得更为明确,杨延昭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传永、德政、文广,传永、德政两人皆默默无闻,没有更多的记录。这也不足为怪,杨业有七个儿子,单独有传的也只不过杨延昭一人。
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嘉祐二年(1057)进士,1019至1083年间人。他出生于杨延昭死后的第五年,比杨文广小几岁,1074年杨文广去世时,他55岁。曾巩与杨文广为同时代人,他的记录应该比较可信。后来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杨宗保、穆桂英等都是虚构的,史上并无其人。民间传说多把杨宗保当成了杨延昭的儿子,这种说法借助于戏曲评书的广泛传播,已有点以假乱真了。
杨文广是宗保之子、杨延昭之孙的说法多为民间传说,而且出现在宋代以后。元代徐大焯的《烬余录》、明代王世贞的《宛委余编》都是其中的代表,元代杂剧《破天阵》最早把宗保视为六郎之子。
史载杨文广死于1074年,反观杨延昭去世于1014年,有人从二者的死亡年代出发提出疑问,文广卒年是在延昭故后整整60年,按常规推算,父子两人相差这么多年的比较少见,中间若再有一代人似乎更合于情理。王世贞的《宛委余编》第六卷,引用巷人俚歌,称延昭子宗保,宗保子文广征南,被敌人围困。此书内容多来自话本、小说,不是历史读本,可信度并不大。徐大焯为南宋遗民,《烬余录》称“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这部书错误很多,有些还是常识性的,而且被怀疑为伪书,所以也不足为信。
还有一种说法,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弟。因为文广字仲容,依过去的习惯,这是排行第二的标志,仲(老二)之上必有“伯”或“宗”,宗保应为老大。杨延昭担任过保州防御使,很可能是从杨家世代保卫边疆的意思出发,引申出“宗保”二字。杨文广有兄长是历史事实,不过他的兄长应为传永或德政。如果杨宗保真为杨文广之兄,他应该是传永和德政中的一个。
为什么杨宗保不见于历史记载而只存在于故事演义中呢?原因很可能是避帝王讳,宋仁宗有位族弟叫赵宗保,在宋一代,如果真有杨宗保其人,也只能改名他叫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没有杨宗保历史记载的重要原因。就如杨延昭之前叫杨延朗一样,因为避讳而不得不改名,杨宗保很可能是杨文广兄弟中一个的别名。杨宗保确有其人的可能性比较大,较为有利的证据是山西代县等地保存的《杨氏族谱》有宗字辈,河南还发现了记载杨宗保逸事的碑文,不过那个杨宗保是女性。
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府演义》把杨文广的出生时间安排在了大破天门阵,柴郡主在破青龙阵时生下一子。老太君看后,称这孩子与其兄杨宗保长得很像,取名为杨文广。《杨家府演义》中也提到柴郡主阵前生下一子,但并没有提及此子是谁。
关于杨文广的辈分,明初宋濂的《杨氏家传》又给出了另一种说法,称杨延昭有子充广,其子贵迁,有孙称文广,杨文广与杨延昭的关系又相差了好几代。宋濂写此文时,《隆平集》已流传开来,宋史也早已刊行,这部号称“家传”的书,不知缘何与正史差距这么大。充广之孙名为文广,听起来有点荒谬,孩子起名都是要避祖讳的,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宋濂竟然在这一点上出错,多少有点莫名其妙。
明人小说《杨家府演义》,第三代英雄是杨宗保、穆桂英,他们有一儿一女,杨文广和杨宣娘,文广的儿子杨怀玉则为杨门第五代传人。宋时确有杨怀玉其人,不过他是内臣,且比杨文广年长,与杨家将无关。杨怀玉在真宗晚年时入宫,作为仁宗的伴读,仁宗当时称寿春郡王。1020年,宋朝发生了周怀政谋叛之事,杨怀玉因没有举报而被贬为杭州都监,两年之后复又回宫担任内侍押班。那时候杨文广不过才刚刚二十几岁,这个杨怀玉不可能是杨文广之子。
宋史记载杨文广死后被赐同州观察使,对照《烬余录》,杨文广与杨宗保官职相同,只是名字不同,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推断后代的戏曲小说中的宗保和文广应由一人演化而来,以前合二为一的多,现在也有一分为二的。因为是演义所以并不拘泥于历史真实,杨文广忽而是杨宗保之弟,忽而又是其子,让人拿捏不定。但无论如何变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加突出杨家将为国为家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