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8-11-08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
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
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孙中山纪念馆在哪里
位于上海莫利爱路(后译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民国7年(1918年)6月26日至民国13年11月21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居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居至民国26年。
故居建于20世纪初,为两层欧式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楼前正方形草坪,三面绕以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圃。民国7年,4名加拿大华侨购赠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曾抵押予银行,由几名华侨赎回。
会客厅
会客厅当中,陈放着一只三人沙发和一对单人沙发。圆形红木茶几上放着镶银边的紫檀木雪茄烟盒和搪瓷烟灰缸。会客厅墙边放着六把红木椅子,四个墙角放着红木高茶几,茶几上陈列着铜质套盘。此外,会客厅还陈列有孙中山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拍的照片;孙中山和宋庆龄为纪念广州蒙难一周年与“永丰舰”官兵在1923年8月的合影照片等珍贵文物。
餐厅
故居的餐厅与会客厅相通,中间可用两扇移门隔开。餐厅正中放着一张广东式样的红木餐桌椅。餐桌呈圆形。绕着餐桌,放着八只鼓形镂空圆红木凳。桌面凳面都镶嵌着大理石。餐厅内陈列有日本友人久原房之助赠送给孙中山的祖传宝刀;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时使用的大元帅指挥刀;1924年孙中山应邀北上离开广州时,广州总商会、广州市商会为表达对孙中山统一祖国正义行动的支持,赠送给孙中山的一只刻有“统一先声”的银杯等珍贵文物。
书房
书房位于故居的二楼,书房的东、北、西三面都放着书橱,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书房正中,放着一张六角桌,桌子四周放着两把木椅和一只双人沙发。在书房正在偏南,放着一张书桌,书桌上放着毛笔、歙砚、墨盒和印泥盒。在书桌上还放着孙中山常用的放大镜、绘图板等。
卧室
卧室陈设简单朴素,西墙边放着一只双门衣橱,东南角放着一只梳妆台,在衣橱和梳妆台旁边各放有一只单背沙发椅。房间的北部正中放着一个有两个单人床拼成的对床。在对床的右侧,靠窗放着一张斜板写字台。斜板写字台制作精细,雕刻着各种花纹,颇有艺术观赏价值,且设计合理、实用。
1918年6月,孙中山辞去海陆军大元帅职务后从广州回到上海,入住莫利爱路寓所(今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虽然遭受了多次挫折但孙中山毫不气馁,他在这里总结革命经验,继续探索革命新路。孙中山在这里先后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在这里孙中山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越飞等,商谈国共合作,为“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北上,他在这里召开了记者招待会,重申了他的“北上宣言”,进一步阐明了他北上谋求和平统一祖国的主张。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解放后,屡次全面维修。1959年5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故居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孙中山文物馆于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之际正式开馆,2007年来馆参观人数达七万两千余人次。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世人敬仰的革命圣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外国政府的首脑都曾到这里瞻仰,每年有数万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前来瞻仰。
每逢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11月12日)和逝世纪念日(3月12日),故居内外总是放满鲜花,上海市领导、各界人士和孙中山先生家属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孙中山故居,缅怀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丰功伟绩。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上海孙中山故居,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