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殉国将领佟麟阁简介

罗生门橘子2019-12-13

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满族,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高级将领之一。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

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驻守平津一带。卢沟桥事变后,他率部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

7月28日,在北平城外南苑的第29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他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29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率部激战,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他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2014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少年立志

1892年10月29日佟麟阁生于河北高阳县一户农民家庭,他幼时就学于舅父胡老先生门下,习读四书五经。

1900年7月,高阳居易水之南,保定府之东,惨遭八国联军之日军的大肆烧杀掳掠。闾里成墟,百姓流离夫所,困苦之情,不堪言状。当时8岁的佟麟阁亲眼目睹国家的屈辱与人民的苦难,从此萌发时投笔从戎,遂萌救国之念。17岁时佟麟阁通过舅父的介绍,从当地县官署谋得一个笔帖士的职位,做些缮写工作,每月领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期间在父母的撮合下,佟麟阁与本县一农家女子彭静智(文革时被迫害致死)结婚。

投笔从戎

1911年11月,为响应辛亥革命,河北滦州爆发了由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领导的反清起义,佟麟阁于这时从戎参军,投入冯玉祥营下为哨兵,后来升为哨长。

1913年,冯玉祥任备补军左翼第一旅旅长兼第一团团长时,因为其信仰基督教,随将基督教教义引入军中,作为练兵的补助方法。此时佟麟阁在第一团当排长,受冯玉祥影响和对基督教教义的认同,便皈依基督,抱定要象耶稣那样为久受苦难的中国人而牺牲的信念,克尽军人保国卫民的天职。

成为将领

1914年,佟麟阁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一团第三营第二连连长,驻防陕西。赵登禹在该连入伍。佟见赵骁勇过人,遂结生死之交,后来赵当了冯玉祥的随从卫兵。

1917年,驻防廊坊,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廊坊起义”。张勋被击败后,佟麟阁任第一团第一营副营长;1920年,任第四团的营长,驻防湖北;不久又调驻信阳。在驻信阳时,冯玉祥部因不属直系,又未参加直直皖战争,而得不到吴佩孚的薪饷供应。官兵以盐水和杂粮勉强度日。佟麟阁常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和“真爱民,不扰民”的道理,勉励该营官兵,严守军纪,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他还带领全营兵为信阳城区,翻修街道,两旁植树,造福于民。

1921年,冯玉祥入陕打败陕西督军陈树藩后,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一师,佟麟阁在该师第二十二混成旅第一团任营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起,冯玉祥打败河南督军赵倜,自任河南督军后,即扩充和整顿军队,编练了两个补充团,每团两千人,佟麟阁升为团长,隶属宋哲元的第二十五混成旅。不久,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部队开驻北京南苑。佟麟阁任第二十五混成旅第一团团长,在冯部的“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带职受训一年。他勤奋学习,名列前茅。每日课毕,仍然不顾疲劳地处理团务,受到好评。

1924年,佟麟阁升任陆军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

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佟麟阁前往增援。孙岳部攻取保定,一战而击溃曹部,使得徐永昌、庞炳勋两部合围保定,迫使曹世杰开城投降。冯玉祥抵京,决定组织国民军。佟麟阁任该军第十一师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25年苏联顾问来到国民军,扩大编制,把步兵编为十二个师。佟麟阁升任第四师师长。

奉军郭松龄因不满张作霖勾结日本,率部起义,密约冯玉祥联合反张。冯玉祥命令佟麟阁第四师与宋哲元进攻热河。佟麟阁在占领滦河后。冯玉祥任命他为滦河防守副司令(司令为郑金声)。

12月,佟麟阁又参加天津战役,消灭奉系军阀李景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