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元帅有几个是湖南的

罗生门橘子2020-06-04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彭德华。湖南省湘潭县人。1916年3月,彭德怀(当时名彭德华)投到湘军当了一名二等兵,由于作战勇敢几年后升为连长。与黄公略等青年秘密组织了“救贫会”,因秘密处死恶霸区盛钦遭通缉而逃离部队。1922年8月,彭得华改名德怀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学习。次年毕业,在湘军中任连长。1926年任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在自己的营中建立了士兵委员会。他所在的一营各连都成立了士兵委员会,该会章程的核心就是“救贫”。

1928年初彭德怀升任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团里成立了党委会,自任党委书记。参加并领导了平江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员),中共北方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5年10月21日,吴起镇战斗胜利后,毛泽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汉族,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1969年6月9日病逝于301医院。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人,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1927年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被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同年参加鄂南暴动,任党代表。这支武装在江西修水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他任特务连党代表,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随毛泽东进入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积极建立军队基层的共产党组织,实行民主制度,尊重爱护士兵,反对军阀作风。在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有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纪念馆。毛泽东在1929年古田会议时评价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在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十分悲痛,夜不能寐为罗荣桓写下一诗《吊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最早逝世的一位。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却很少。《吊罗荣桓》这首七律,应该说是目前可见的毛泽东惟一的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诗,也是毛泽东唯一悼念战友的诗。诗中最后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足以体现毛泽东对罗荣桓的深厚友情和非凡器重。

标签: 十大元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