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文二2018-09-13

《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不过江东刎颈而死时,倾注了无比的激情,成为《史记》中最感人的片段之一。杜牧认为项羽应该东渡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他的《题乌江亭》就是证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在《夏日绝句》里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对最后时刻项羽突然改变主意,不肯过江东给与了极大地关注。一种观点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对虞姬和江东子弟的死亡而心怀愧疚。但这样的理由并不能使人信服。如果项羽真是因为对虞姬和江东子弟的死亡心怀愧疚,那么,垓下被围时,他就应该羞愧自杀;实际是项羽选择了突围,目标是“东渡乌江”。

那么项羽不过乌江,刎颈而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垓下之围,项羽虽然已意识到,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但对生的渴求,激励着项羽冲出重围,准备渡过乌江,但听亭长说了:“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后,项羽才改变主意,放弃过江,刎颈而死的。

为什么有了渡过乌江的机会,听了亭长的一席话却突然地改变了主意呢?原因是项羽被乌江亭长的语言行动感动,激起了强烈的羞耻心和自尊心。项羽自刎是在向世人证明:和刘邦相比,在军事上我是一个失败者(弱者),但在道义上我却是一个胜利者(强者)。

标签: 项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