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怎样的皇帝

梓岚2018-08-14

唐高宗李治给人的印象是无所作为,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其实,作为一个和平时期的守成皇帝,他能够继承贞观遗风,延续唐太宗时期所制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开创“永徽之治”,也算是有所作为了。

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母亲是长孙皇后,原本轮不到他当太子。他本性仁慈、低调,从来就胸无大志,没有野心做皇帝,这反而给他带来好运。他的两个亲哥哥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太子之位钩心斗角,甚至想造反而相继被废。唐太宗看李治忠善、温和,不会伤害两个哥哥而决心立他为太子。

李治小的时候,唐太宗曾问他《孝经》的要点是什么。他回答说:“是孝,要从奉养父母开始做起,然后体现在侍奉君王,最终要成为自己立身于世的根本原则。”唐太宗十分高兴,说:“你能够明白这一点,就可以服侍父兄,做好臣子了。”

李治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哭得很伤心,那种哀伤思念之情,连随从们都很感动,唐太宗为此特别宠爱李治。唐太宗晚年身体不好,李治经常侍奉汤药。唐太宗身上长了脓疮,很疼,李治就用嘴将脓汁吸出。

唐太宗常常对李治言传身教处理朝政的方法,让他参加讨论,出主意。吃饭时太宗问他:“你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吗?”然后告诉他农民种田如何辛苦,让他明白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的道理。坐船时则告诉他,船好像是皇帝,水好像老百姓,水可以浮船,也可以翻船,让他明白民众的力量,力戒骄奢横肆。唐太宗还将帝王生涯的心得写成《帝范》赐给李治。

李治继承了唐太宗的作风和治国本领,执政后萧规曹随,在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等贞观老臣的辅助下,继续执行唐太宗定下的各项法令制度,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

李治刚登上皇位不久,全国连续发生旱涝灾害和地震。李治派遣使者慰问百姓,下令免除两年租赋、徭役,抚恤死者家属。李治在朝堂上自责说:“我德行不够,赏罚不均,施政偏离正道,致使晋州灾情严重。你们应该放胆直言朝政得失,纠正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李治广开言路,他向群臣宣布:“凡有不利于百姓的事,要全部上报。”还将地方官吏请进内宫,询问百姓疾苦。因此,朝廷上下直言成风。他还发布求贤诏令,给有才之士以礼遇。他训令要崇俭,规定中央朝廷官员,以及地方官有进献鹰隼及犬马玩物的要问罪。

李治让长孙无忌等人修订完成了《永徽律》十二篇,又做了细致的注释,成为中国古代法律的典型代表,对安定社会起了重要作用,违法犯罪现象大大减少。

李治继续完成唐太宗的心愿,击败西突厥、高句丽,平定百济,稳定了边疆局势,拓展了唐朝疆域。

唐高宗李治执政期间,前有自身的永徽之治,后有武则天的强势理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富足,户籍增加,使国家的强盛和统一得到巩固,为后来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基础。

更多最新文章请点击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