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抗法战争背景过程简介越南抗法战争有什么意义?

文二2019-03-13

12月17日,法军越过河内安宁区米粉街的障碍物,袭击越南首都自卫团的防守所,自卫团当即自卫还击。华尔露又以此为借口,下令法军进攻安宁区。

12月18日,法军侵占越南政府的交通部和财政部。同日,北部法军司令莫里哀向越南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解除越南首都自卫团和自卫队的武装,并以占领越南首都警察局相要挟。越南政府拒绝了莫里哀的要求。

越南抗法战争背景过程简介越南抗法战争有什么意义?

12月19日,法军开始炮击河内,随后发动了对越南的全面武装进攻。

1946年12月20日,胡志明发出《号召全国抗战》的告人民书,庄严宣告:“我们宁可牺牲一切,决不肯亡国,决不肯做奴隶。”

他号召全国人民“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不分宗教、党派、民族,只要是越南人,就要起来打倒法国殖民者,拯救祖国。”

12月22日,越共中央发出《全民抗战的指示》,指出抗法战争是一场“全民、全面、长期的抗战”,历时9年的越南抗法战争从此全面展开。

二、防御阶段(1946.12—1947.12)

抗法战争爆发时,法国投入近10万海陆空兵力,而越南卫国军的总兵力8.5万人,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100万人。武器原始,又无外援。

用胡志明的话说,“当时我们只能用棍棒对抗敌人的飞机、大炮”,有人甚至讥讽越南的抗战是“蚂蚱踢大象”,可见敌我力量之悬殊。法军持其优势兵力,采取“速战、速胜”的战略方针,企图一举歼灭越军主力。

他们从河内、海防等大城市向周围城乡发动大进攻,占领重要交通线,控制了红河三角洲地区。同时,在岘港登陆的法军,则大举进攻广治、顺化,拦腰切断了越南南北的通道,完成了对南方、北方的分割,使部署于南方和北方的越军不能互相呼应。

1946年12月23日,法军对海防滥肆轰击,造成2万多平民伤亡。在法军气焰嚣张的进攻形势下,越军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他们将队伍一分为二:一部分打阵地防御战,正面狙击法军进攻;另一部分则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消耗法军有生力量。

在河内,越军进行了两个月的“卫城街垒战”,打死、打伤、瓦解法军1.9万人。1947年9月,法军进攻北部西北山区,占领和平、山西、义路后,沿滇越铁路进占老街,切断北部山区与平原地区的联系。

10月7日,法2万多人、飞机40架、汽车80 0多辆,外加许多艘军舰和汽艇,向北部山区发动大进攻。他们兵分两路,形成钳形,企图在北件合围,歼灭越军主力,占领北部中央根据地。

越南军民发扬“决战决胜”的精神,在诱敌深入之后,展开游击战和运动战,予以分割包围,全国各战场也紧密配合,于12月23日粉碎了法军的进攻,打破了7,000余法军组成的战斗包围圈,收复了太原、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战役的胜利。

在高平,法军指挥飞机被击落,法国远征军副总参谋长兰贝特及其参谋机关人员全部丧命。

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瓦吕伊被撤职,由萨兰代理。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亦被召回国。越北大捷,宣告了法国“速战、速胜”战略方针的破产,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三、相持阶段(1947.12~1950.12)

在越南全国抗战一年中,法军伤亡2万多人,相当于法国在印度支那总兵力的1/6;而越军则由8.5万人发展到12.5万人。

越南抗法战争背景过程简介越南抗法战争有什么意义?

1948年2月,法国派布莱佐代替萨兰任远征军总司令,增调15万兵力到越南。布莱佐鉴于法军无法迅速取胜,于是在相持阶段便改取“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以维持其长期侵略战争。

越军则以多种斗争形式打击敌人,夺取战争主动权。1948年,布莱佐收缩兵力,放弃北部高平、北件部分地区,对南方占领区进行“绥靖”,对北方解放区进行“蚕食”和“扫荡”,并进行“封锁”,着重控制红河三角洲。

1950年9月16日,越军向东溪发动进攻。9月18日,全歼东溪守敌300余人,活捉东溪法军指挥官。边界战役首战告捷!

东溪守敌被歼后,高平法军指挥官沙东上校率部弃城南逃;七溪法军指挥官勒巴上校带领2,000多人北上迎接。为了消灭这两股敌人,陈赓指挥越军在东溪附近布置袋形伏击圈,先吃勒巴兵团,再歼沙东兵团。这是一场十分艰苦的山地战。

越军战士连续战斗9昼夜,紧紧咬住敌人,不让他们会合。10月8日,越军发动猛攻,勒巴兵团全军覆没,勒巴和他的参谋部全体被俘。次日,沙东兵团也全军覆没。

这是越军打的第一次大歼灭战,全歼法军8000余人,生俘法军3名上将和许多中下级军官,缴获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

边界战役,打通了长达1000多公里的中越边界,解放了高平、谅山、老街、太原、和平5省,使北部中央根据地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

边界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主要战场(北部)的军事主动权已转移到越军手中,也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