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朝露梁海战历史真相 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文二2019-04-16

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露梁海战是在近400余年前由中朝水军单独进行的,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一部以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朝联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

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又迅速与其交战,达到了歼灭岛津和立花家军队目的。

但是在岛津与立花家军(共一万七千)受毁灭打击的同时(具体损失人员则史书未有很明确记载),困守在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部一万三千人则从南海岛另一端跑掉了,同时日方主将岛津立花也得以全身而退,则参战的岛津立花军应当还有残部脱离战场。

日朝露梁海战历史真相 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冲破封锁线的日军又与早在釜山等待的加藤清正一万人,黑田长政与毛利吉成各五千人会合,撤回日本。

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牺牲后,其子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有一种说法认为的是在露粱海战中被消灭的是岛津家的萨摩精锐,这导致了在关原合战时岛津家几乎无兵可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原合战的结局。

但根据NHK历史秘话中表述,关原合战时岛津义久只让弟弟岛津义弘带1500人前去,主力留下其实是为了对付之后可能的德川前来兴师问罪。故露梁海战与关原合战关系不大。

露梁海战历史真相

说到这场中日双方都宣称胜利的战役,即便放至近现代,这样的情况与道理也依然存在和通用。但凡是未能决出彻底胜负的战争或战役,事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胜利的例子也有不少。

稍远一些的有如日德兰海战,近一些的比如建国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交战双方也都在战后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至少,交战两国的官方都并未承认战役或战争的失败。

那么,又为何会存在两方都宣称胜利、这样不符合逻辑的情况?除了国家面子和政府国内威信等因素外,有些情况,其实是因为各自的战略或战役目的都已达到了,所以各自宣称胜利也无可厚非。

如日德兰海战的国际公认看法是,德国海军的战术胜利,英国海军的战略胜利。而露梁海战,基本就属于这种情况。

日军达成了其战役的目的,岛津军成功救出了被困的小西行长,宣称作战取得胜利也有其道理所在。而明军的胜利,正如万历皇帝诏书中所言:“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在笔者个人看来,整场战争,本就并不在一战一城一将的得失,而是属于更高层面上、超出战役意义的战略目的,在附属国朝鲜的军事存在感与影响力。

说到“虽强必戮”这四个字,个人不禁想再多说两句。从这场迁延许久的战争,以及明军后期在攻坚战方面略显乏力的表现上来看,尽管的确是明朝取得了最后的战争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破灭了丰臣秀吉先取朝鲜、后占大明、进而染指印度、统治世界的幻想,这点确实无可厚非,也值得我们永远缅怀那些曾在千里之外奋战过的大明将士先辈们。

但万历皇帝或许也已从这个“虽强必戮”的“强”字中,有意无意地表露出,在这场战争中,事实上明军也并未能从军事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或者说,难以像战前最初预料的那样,用武力轻而易举地便可彻底解决掉这个曾一直小看的危险邻居。

至少,这场战争的胜利已比不上当初唐代白江口之战(或称白村江之战)时,唐军以一支偏师就将以倾国之兵而来的日军劈瓜砍菜般轻易摆平的绝对优势。

日朝露梁海战历史真相 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纵观唐代的白江口之战、明代的万历朝鲜之战、以及清代的中日甲午战争,(元代的渡海出征日本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两军并未大规模正面交战,所以暂未列入),至少,两国之间的差距自唐至清是在不断的缩小中,而且,在清代后期,日本已开始有了反超的趋势。

单就明代的这次万历朝鲜之战而言,也可能是明朝已到中后期的原因,军事上已显得略有乏力。而日本由于战国时代几十年的战火锤炼与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综合国力较东亚传统霸主——中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在火绳枪等小规模火器(大规模火炮另算)的使用上,已不输于当时同样精熟火器的明军。

以至于在大多数守城战中,大量使用铁炮火绳枪的日军能做到不落下风,使得明军后期屡次强攻而不克。即便是战争前期被李如松强行攻破平壤城一战中,日军的铁炮火绳枪也给强攻的明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不得不说,与一千年前相对比,至万历朝鲜战争之时,日本已俨然再也不是唐代时那个差距悬殊、不堪一击、轻易用一支偏师便可轻松搞定的孱弱对手了。而到甲午之战时,情况自然也就更不必多说了。

因此,当偶尔看到某些朋友戏称日本战国不过是村长械斗时,或许是个人的杞人忧天,笔者总有些隐隐的担心。这样的玩笑,偶尔搞笑、夸张一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说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的问题上,片面的自我吹嘘、贬低对手却是个人认为不太可取的一种想法与观念。

但可惜的是,如今却有着尘嚣直上的蔓延之势。试问,如果日本战国真的是一群村长的械斗,那么,大明军队和几个东夷“村长”带来的“村民”不仅打了数年还没剿灭干净,最后的露梁海战中,乘着大明宝船的邓子龙和坐着龟甲船的李舜臣还被个“村长”率领的几百条“破船”和“村民”们给顺手搞死了,这样的结果,似乎只能说明,那些无数曾英勇奋战的明军将士,难道比一群“村民”还不如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