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文化特色及风俗禁忌介绍

文二2019-08-01

传统婚礼,新郎一般不迎亲,而请几位未婚男女充当姨娘、舅爷的“菲、祝”代迎,大多数地区的新娘撑伞徒步行走,但有“忌踩脚印”之习俗,即遇上抬死人或有另外新娘经过的路段,要背新娘避让以消灾。都匀市套头地区的水族,还保留着由兄弟全程背新娘送到新郎家的古俗。

三、丧葬

水族的民风民俗_水族的传统节日_水族的禁忌

水族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是:禁忌繁多,厚葬、隆祭、久祀。水族丧葬集中体现了祖灵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的信仰文化内涵。同时,丧葬又成为水族传承孝道和祭祖礼仪、调整人际关系、提升血缘氏族凝聚力、交流社会知识的重要活动。

水族的厚葬,并不体现在随葬、陪葬物品的贵重与多寡,而是反映在制作石棺坟墓、大型墓碑的建造方面。这种现象远远超过相邻的周边民族。

水族丧葬的隆祭之风,还表现在为死者举行的各种盛大而复杂的吊丧“开控”活动,有的称为“砍利”。吊丧活动规模大小,往往依据孝家经济实力而选择“小控”、“中控”、“大控”和“特控”。特控又称“控腊”的规模最大,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担负得起。

水族大多数地区吊丧要忌浑吃素,以鱼主祭品,奉献牺牲男丧重马及水牛,女丧重水牛及猪。丧葬吊丧活动,有条件的要吹芦呐、跳舞、唱歌、演花灯、耍龙舞狮、制作各类纸扎的旗幡伞盖等,客观上成为水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交流、男女社交、聚会娱乐的重要活动。

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在祭祀祖先和丧葬活动中,鱼的圣物角色尤其显得突出。当有人过世,首要大事是通知氏族成员忌荤吃素。水族吃素,只忌禽畜兽类的油肉,不忌水产鱼虾之类,而以鱼为最珍贵的祭品和待客的佳肴。吊丧食素,既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缅怀和对孝家的尊重与同情,又是维系氏族情感、增强和提升氏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有用面粉拌和植物油制成鱼虾蚌蟹的水产类模型祭品,有的还以活鱼祭祀墓穴,有的要将鱼卵撒在新坟封土上等习俗。鱼是水族的图腾,鱼卵象征水族后裔兴旺发达。今天的子孙,就是明天的祖宗。死与生,老与少,环环相扣,生生不息,把家庭兴旺和民族昌盛的美好愿望,都贯穿在丧葬的活动之中。

水族重土葬,还分浅葬、假葬、深葬,以及杜绝恶性遗传的倒罈葬等。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族地区丧葬活动逐步呈现不择吉下葬,而以亡人过世三、五天为葬期的新局面,而且丧仪逐步简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风尚。


水族的传统节日

水族的民风民俗_水族的传统节日_水族的禁忌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借端、吃端)、卯节(借卯)、额节(借额)、苏宁喜(借宁喜)、敬霞节(敬霞、拜霞)、春节(借荐)、清明节(挂青、挂社)、端午节(借王)、铜鼓节、洗澡节(六月六)、黄饭节、花椒节、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拜菩萨、拜哥善、拜善)、宇魉(韵娘)、吃新节(借咬里、借熬利)等等。

一、端节: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族人把这个节日当成汉族的春节一样来过

端节,水语称“借端”,意为吃端,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2006年,“水族端节”、“水族卯节”,分别被列为国家级、贵州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节是水族过节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节日,被誉为水族最盛大的年节,也属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年节。

端节在水历年终12月及新年正月期间过节,对应阴历八九月,正是桂花飘香,稻谷成熟时候。古华夏称新年正月为端月,端月的第一天称端日,水族至今依旧如此称呼。

端节祭祖要忌荤,以鱼为至珍祭品,鱼包韭菜是传统的供馔。祭祖除了丰厚食品之外,还将锄犁和镰刀等生产工具摆上,借以启迪后裔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开拓幸福。

二、额节:意为吃额,是荔波县永康、拉交地区水族的年节

除了没有跑马活动之外,过节的时段与内涵与端节相似。

三、卯节:水语称“借卯”,义为吃卯,在夏收夏种结束之后的水历9~10月间(对应阴历5、6月)分四批过节,是预祝稻作丰收与人口增殖的重大年节之一

头三批分布在荔波县的水利、洞托、水浦等地。最盛大的第四批卯节是三都县九阡镇、荔波县永康等地关尾。节期在《水书》中被认为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

标签: 水族 少数民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