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梓岚2018-01-19

东汉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担任西域长史的时候,派一名手下将军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来到楼兰。

这名将军名叫索励,他不仅亲自率领酒泉、敦煌官兵1000人来到罗布泊屯田造房,还召集鄯善、焉耆、龟兹等国士兵各1000人在孔雀河下游拦河筑坝,引水开荒,目的无非是要把罗布泊周围地区变成西域都护府的粮食基地。索励很听话,也很能干,几年下来,罗布泊军粮基地已经积粟百万。班勇很高兴,索励也得到了褒奖。

岂不知将军们的高兴和升迁是以牺牲罗布泊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几千名屯田官兵需要造房,结果大量的树木被砍伐,罗布泊地区绿化覆盖率急剧下降。孔雀河被拦,导致下游的楼兰故都水源断绝,楼兰古城只能遗憾地废弃。

没有办法,屯田士卒只得在罗布泊西岸起“白屋”建新城,逐渐形成了今天依稀可见的有“三间房”的楼兰古城,并将此发展成为西域长史府治所。而建设新城又使得大量树木被砍伐,罗布泊的生态灾难再次在屯田官兵的无意识中降临。

孔雀河的流水越来越少,罗布泊的面积越来越小,鄯善的绿地、游鱼、飞鸟、老虎在慢慢消失。

到了这个时候,鄯善国王和西域都护才感到了保护生态的极端重要性。发掘于楼兰的佉卢文律法赫然写着:“凡砍伐一棵活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砍倒树苗者罚羊两只。”

可是这太晚了。当人们已经意识到要生存下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时,大自然已经失去了耐心,楼兰被沙漠吞没的脚步已经无法停下。

经过解读出土的楼兰汉文简牍得知,继塔里木河改道之后,孔雀河主流也向南汇入塔里木河,整个罗布泊向西南飘移,楼兰古城所在的罗布泊北部三角洲生态急剧恶化--随之而来的是茂盛的胡杨林大片地枯死,庄稼因为干旱无法播种,绿地抵挡不住流沙的侵袭而逐渐变成荒漠,绿洲内繁华的古城、汉晋驿路和从敦煌到罗布泊的汉代烽燧系统全被废弃,文明的链条骤然断裂。

罗布泊的周围已经变成了乌紫色,如同黄昏时分缓缓闭合的天空,如同荒芜深处无法窥见起始的从前。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前后,楼兰人被迫放弃家园,选择了悲壮的撤离和迁徙。

七十年后的一天,和尚法显西行路经楼兰时,那里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疑,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

鄯善新城也没有坚持多久。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二年(445),鄯善作为一个国家正式灭亡,灭亡它的是维吾尔人和土库曼人的祖先--丁零人。

公元5世纪末,南齐使者江景玄受命出访西域。当他到达鄯善(可能是伊循城)时,发现这个富庶的绿洲之星已经陨落,百姓们已四处逃散,整座城池空无一人。

到了隋唐时期,因为丝路明珠楼兰已经人去城空,黄沙漫漫,所以丝路北道被新开辟的伊吾大道(安西到哈密路线)所代替,穿越白龙堆到古楼兰的艰险路段不再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路断城空”也成为楼兰及其塔里木河下游城邦消失的一大原因。

此后,鄯善绿洲耕作区被另一个游牧民族吐谷浑统治长达一百八十年之久。继吐谷浑之后,唐朝在这里勉强经营了三十五年时间。再以后,就记载全无。

在失去记载的岁月里,楼兰这个承载了上万人的绿洲城邦逐渐被流沙湮没,成了完全废弃的遗址和人迹罕至的浩瀚荒漠,这里除了枯死的胡杨林,奇特的雅丹地貌,连绵的沙丘,肆虐的沙尘暴,再也看不到生命的踪迹。

此后的一千五百年间,全世界再也没有听到楼兰的消息,这个曾经声名远扬的古国有如一阵风般消失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

直到今天,仿佛还能听到土著居民罗布人在吟唱:“沙漠是干涸了的海,楼兰是沉没了的船。”

既然南北朝时期楼兰就已经消失,为什么楼兰还在唐诗中频频出现?先是军旅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信誓旦旦:“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来,白面书生李白也在《塞下曲》中高喊:“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其实真实的楼兰已经消失上百年了,因为古楼兰名气很大的缘故,唐代的“楼兰”也就成了西部边关民族的代号。

诸多谜团摆在了人们面前:楼兰是怎样灭亡的?楼兰人是怎样的民族?楼兰人使用什么语言、文字?国家灭亡后的楼兰人逃到哪里去了?楼兰古城到底在哪里?

标签: 楼兰古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