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2-11
由于众寡悬殊,威海陆路南北帮炮台相继失守,刘公岛遭海陆合围,成为孤岛。凌晨,丁汝昌组织的敢死队分为两路,较多的一路负责佯攻,另一路则负责将28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炸毁,完成任务后,敢死队全部牺牲。
此后,日本海陆两军配合,并利用剩下的陆路炮台,连日攻击北洋舰队,均被击退。二月五日,日本鱼雷艇夜间偷袭,定远舰遭重创,丁汝昌移督旗于镇远舰。二月七日,日军舰艇40余艘排列威海南口外,势将冲入,日本陆军也用陆路炮台的火炮向港内猛轰。之后,鱼雷艇管带王平策划鱼雷艇队集体逃亡,刘公岛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月九日丁汝昌登靖远舰迎战,击伤两艘日本军舰,靖远中陆路炮台发射的炮弹受伤,丁汝昌欲与船同沉,被部下誓死救上小船。二月十二日,丁汝昌毅然回绝日军劝降,只想以慷慨一死尽忠。当晚,服鸦片自杀,以谢国人。丁汝昌临死前,将北洋海军提督印截角作废,年仅59岁。
丁汝昌死后,手下军官牛昶昞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威海港里,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
此后,清政府内的清流党、顽固党人交相攻击,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萨镇冰、谭学衡倡议水师全体将士官佐捐出三日饷银,作为工程费用,建造丁公祠于刘公岛上前海军练兵营内。由于众人支持,祠堂很快落成,共三进十余间房子,巍峨宏丽,双门扉上画有门神像,皆披金甲持战斧。祠堂内供有丁汝昌牌位与画像。
丁汝昌墓葬在哪里?
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1959年被毁。丁汝昌的五世孙丁昌明从1980年代初起为被掘墓焚尸的祖先奔走,没有结果。
2001年,当地出资十几万元重修丁汝昌墓。第二年,李鸿章墓也由合肥市政府投资重修,迅速成为旅游景点。
丁汝昌是英雄还是罪人?
丁汝昌战后长期背负罪责,至今仍争议不断,有很多不实之辞应当加以澄清。指责丁汝昌的不实之辞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丁汝昌能力不强、指挥无方?
这主要是指他不懂海军专业,领导管理能力不强,造成舰队管理不善。另外,有人认为丁汝昌担任北洋舰队提督,完全是李鸿章“任人唯亲”的结果。诚然,丁汝昌出身淮军,并非海军,专业知识不及留洋培训将领。
但北洋舰队的重要性决定了提督一职在李鸿章心中的分量,他不可能不用自己人,也不可能不用“能人”,不用自己人不足以控制这支舰队,不用能人不足以驾驭这支舰队。
与北洋舰队科班出身将领相比,丁汝昌是资历最深、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功最多的将领。行内人都知道,创建一支新军与接手一支老部队完全不是一回事,作为统领舰队的提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使舰队成军,并投入作战,其责任、压力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实际上,丁汝昌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一直在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从他留下的大量亲笔文件可以看出,他海军专业术语熟练,表达准确,相当熟悉舰队业务,具体到上午操炮、下午操枪、逐日轮流打靶的训练安排,甚至舰船修理旧洞的数量他都亲自抓落实。
二、丁汝昌“怯战”,消极保船,贻误战机?
这一指责实际上是朝廷大员推卸责任、寻找战败替罪羊之举。甲午战争中,丁汝昌几乎参加了北洋舰队除丰岛海战外所有的战斗和重大行动,黄海海战中,他负伤后还不肯进舱,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而在抗敌过程中,丁汝昌时常遭受无端指责及处分。
他有许多机会可以推诿卸责脱离战场,但他从未这样做,有些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顶着来自朝廷的问罪、处分和言官们如潮的声讨、谩骂,抱定必死决心,忍辱负重坚守指挥岗位,直至自杀殉国。
丁汝昌在指挥上深受李鸿章“保船制敌”消极防御方针的束缚,但他仅是这一方针的执行者。将“怯战”、消极保船和贻误战机的帽子扣在他头上,显然有失公正。
三、丁汝昌是主要的投降派,是失败的祸首?
这是当时光绪帝和一些朝臣为推卸战败责任对丁汝昌的指责,什么丁汝昌“一贯畏怯避战”,“旅顺危急,率兵舰望风先逃”等,
现代还有人提出他是“先降后死”,称他自杀不是“以死报国”,而是自知罪责重大,以死卸责,以免家族遭到诛罚。在舰队陷入绝境之际,日军将劝降书送至丁汝昌手中,威逼利诱他投降,丁汝昌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在威海保卫战中,丁汝昌以北洋舰队残余兵力多次击退优势日军的猛烈进攻。“定远”遭袭时,他正在舰上与诸将议事;“靖远”中弹时,丁汝昌正在舰上督战,并意欲随舰俱沉。仅用“以死卸责,以免家族遭到诛罚”来解释原因,是完全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