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郑观应:率先声先行之使命 行先导之责

文二2019-07-24

三、教育思想

郑观应尖锐地抨击长期以来,中国“学校之制度,人各延师以课其子弟。穷民之无力者荒嬉颓废,目不识丁,竟惘知天地古今为何物,而蔑伦悖理之事,因之层出不穷。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

郑观应生平经历_郑观应是什么派_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郑观应认为,首先应当广建学校,要象德国那样,“学之大小,各有次第”:首先解决普及义务初等教育问题;然后,通过通商院、实学院、技艺院深造,杰出者再入太学院学习。

广设学校, 郑观应更要全面改变教学内容,以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人们的既有观念。他在《西学》一文中痛斥一此“自命正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之为名教罪人,士林败类”,实是误国误民。

四、外交思想

在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上,郑观应根据其对于西方国家历史现状的深刻了解,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

在《论公法》一文中,他指出:在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中,各国借以相互维系安宁和睦的法宝,便是共同遵守的“国际公法”。中国应该打破与世界隔绝的观念,把自己摆在万国之一的地位,利用公法维护自身的地位。

在思想观念上,郑观应认为要去掉中国人固有的“天朝上国”和“夷夏大防”的陈旧观念,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国。如果中国能够把自己摆在“万国中之一国”的地位上,那么,万国公法就不能把中国排除在外。在国际关系上,则要打破西方列强把中国排除在公法之外的企图。

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他力主抗争。除了军事抵抗之外,外交抗争必不可少。他对中外条约的不平等性进行了全面的检讨,涉及通商、传教、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内河航行权、外人管理中国海关等诸多方面。

五、国防思想

由于内忧外患频仍,郑观应非常关注国家安全。在“师其所长,夺其所恃”的思想指导下,他对于学习西方长技,加强军事操练和改进武器装备非常重视。他一再强调,“兵制阵法宜练也”,“枪炮器械宜精也”。

在洋务运动中,针对军事改革中出现的军事采购问题,导致洋务运动的成效不著,同时他认为在武器的采购上,应该要精,同时应该自行进行仿制,不能永远依赖别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郑观应生平经历_郑观应是什么派_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六、哲学思想

在本体论方面,郑观应首先提出带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色彩的“道”范畴,并把“道”归结为物质性实体,从而闪烁着机械唯物主义的光芒。

同时他又把伦理道德规范的“中”作了非科学的抽象,并把这个抽象化了的“中”也规定为“道”的内涵,因而其哲学变革还深受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束缚。

在认识论方面,郑观应对中国传统的名实关系、知行关系等理论,赋予了西学的内容,主张学以致用,行而后知。

在发展观方面,郑观应提出了具有新学内容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常与变等问题。他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出发,认为人既能改造自然,也可仿行西法,从事于对社会的改造。

在常与变问题上,郑观应提出“以西学化为中学”的命题,在发展观上具有着质变的意义,但是,郑观应最终还是肯定了“器可变,道不变”,从而在方法论上陷入形而上学。

总之,郑观应的发展观是一种承认渐变乃至承认突变,而又歪曲突变的渐变论。这是资产阶级既要求改造封建生产关系,而又妥协于封建等级制的形而上学的一种特殊形态。在中国近代哲学中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来的严复、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产生直接的影响。

郑观应不是卫道者而是改革者,郑观应主张国家富强之本,在开议院,中国应仿效英、德两国议院之制,实行君主立宪,其余各种兴革都不过是末。不应把郑观应的哲学观点与政治观点混为一谈。

七、文学思想

郑观应在诗歌与社会关系方面,主张“直记时事”、“寓意规谏”;在诗歌与感情关系方面,主张“吟咏性情”,“畅叙襟期”;在诗歌与形式关系方面,主张“不拘格调”、“不取法古人”;在诗歌与语言关系方面,主张“力扫靡词”、“文字尤贵显浅”。

在近代诗歌口语化和白话化的道路上,郑观应确乎比颇负诗名的黄遵宪迈进一大步。郑观应诗歌的内容以实业诗最负盛名,它反映了振兴实业的目的、内容、措施和保障。

郑观应诗歌的风格既有慷慨激昂、豪气干云的一面,又有恬淡清和、温醇朴实的一面。其诗具有“不立崖岸,不尚修饰,随事隶词,称情而言”的特点。其诗虽以直抒胸臆为主,但亦不乏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的描绘。其诗歌在题材的开拓、触觉的敏锐、思想的深度诸方面,堪称走在同时代诗人的最前列。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郑观应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近代历史名人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郑观应 传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