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痛恨、厌恶。
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
犹痛心疾首。形容极其悲愤。
形容悲愤到极点。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指整天整夜。
指冈峦重沓。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殢”念tì。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纡紫”比喻官位显贵。
喻才能出众者。
同“櫜甲束兵”。
指戴孝。旧时,长辈丧亡,幼辈要披麻衣系白布。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犹言推三阻四。
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见“推心置腹”。
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谓与女人厮混。
见“抟心揖志”。
专心一志。
同“吐哺握发”。
见“兔起鹘落”。
犹言捕风捉影。
比喻空虚而无味。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犹日暮途穷。
犹兔走乌飞。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同“涂歌邑诵”。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同“头昏眼花”。
土崩溃,鱼腐烂。比喻溃败不可收拾。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见“吐哺握发”。
见“投石超距”。
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
见“投隙抵巇”。
谓伺机钻营。
巧黠谄媚以取悦于人。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轻声轻气。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后遂以“投壶电笑”为闪电不雨之典。
见“头会箕敛”。
犹言头昏眼花。
同“投隙抵巇”。
比喻追随世俗。
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
亦作“偷合取容”。谓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
见“通幽洞微”。
共同承担忧患。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与神仙交往。
同“同心协力”。
见“同休共戚”。
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见“同心共胆”。
同“同心毕力”。
见“同心戮力”。
见“同心共济”。
见“通共有无”。
使险要之地畅通无阻。
见“通宵彻昼”。
齐心尽力。
谓通诗书,懂礼仪。
犹言顶天立地。
谓卖弄文才和武艺。
见“同文共轨”。
犹言通儒达士。
同“通权达变”。
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同“通都大邑”。
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通晓权宜与事理。
见“通儒达士”。
全面考虑,仔细筹划。
犹言同心协力。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
见“通前彻后”。
同“通都大邑”。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见“通功易事”。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见“停辛伫苦”。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只身射箭杀敌。形容杀敌英勇,视死如归。
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
摇动嘴唇。谓吵嘴,争吵。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谓细致部析。
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
谓挑拨是非。
寻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