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

文二2020-02-17

四、汉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

湖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_襄阳好玩的地方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

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五、诗赋文化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江河女神形象。

历经千百年流传,汉水女神形象成了千万汉水女儿美丽、善良、聪慧、高贵的象征,寄托了汉水流域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善的推崇和情的向往。

襄阳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辞》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动了楚辞向楚赋的转变,王逸编撰了《楚辞章句》。


六、书画文化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

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著称于世,他的《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


七、古城文化

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

湖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_襄阳好玩的地方

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八、红色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襄阳大地涌现了程克绳、谢远定、黄火青、吴德峰、胡绳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涌现了张光年、陈荒煤、梁斌、蓝光等一批文学艺术家。

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公仆、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爱国文人志士来到襄阳工作,给襄阳的文化艺术带来新的繁荣。


九、方言节庆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较大,又类于中原官话。

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由于1960至19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人口,今市区仍然存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

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襄阳本地流行的节日和习俗:火把文化节、拔河节、穿天节、诸葛亮文化节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