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探索发现
  • 野史传闻
  • 历史文化
  • 社会百态
  • 最新专题
  • 成语大全
  • 古诗文
  • 历史上的今天
诗文 名句 作者

作者

卓文君 孟浩然 贯休 张九龄 韩愈 吴文英 白居易 柳宗元 陶渊明 岳飞 韦庄 司马迁 皮日休 权德舆 晏几道 卢纶 郑燮 韦应物 欧阳修 曹操 李清照 柳永 李峤 王维 范仲淹 诸葛亮 钱起 贾岛 王建 姚合 杜甫 朱熹 王昌龄 郑谷 晏殊 温庭筠 王安石 贺铸 皇甫冉 皎然 张籍 左丘明 杨万里 李贺 陆龟蒙 刘辰翁 曹植 马致远 杜荀鹤 王勃 陆游 李煜 黄庭坚 许浑 李白 屈原 孟郊 高适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刘禹锡 纳兰性德 苏轼 文天祥 周邦彦 张说 罗隐 韩偓 秦观 岑参 刘长卿 张祜 张炎 元稹 陈子昂 赵嘏 方干 齐己

作者

卓文君 孟浩然 贯休 张九龄 韩愈 吴文英 白居易 柳宗元 陶渊明 岳飞 韦庄 司马迁 皮日休 权德舆 晏几道 卢纶 郑燮 韦应物 欧阳修 曹操 李清照 柳永 李峤 王维 范仲淹 诸葛亮 钱起 贾岛 王建 姚合 杜甫 朱熹 王昌龄 郑谷 晏殊 温庭筠 王安石 贺铸 皇甫冉 皎然 张籍 左丘明 杨万里 李贺 陆龟蒙 刘辰翁 曹植 马致远 杜荀鹤 王勃 陆游 李煜 黄庭坚 许浑 李白 屈原 孟郊 高适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刘禹锡 纳兰性德 苏轼 文天祥 周邦彦 张说 罗隐 韩偓 秦观 岑参 刘长卿 张祜 张炎 元稹 陈子昂 赵嘏 方干 齐己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 玉连环影·何处
    【清代】纳兰性德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15页
    译 注 赏
  • 梦中作四绝句(之二)
    【清代】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 虞美人·无聊
    【清代】陈维崧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参考资料: 1、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286 2、陈器之.《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474
    译 注 赏
  •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清代】纳兰性德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参考资料: 1、纳兰性德著;冯其庸特邀顾问;尹小林主编,,.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07:第227页 2、(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79页
    译 注 赏
  •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清代】纳兰性德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63页 2、(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5页
    译 注 赏
  • 赋忧患
    【清代】龚自珍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 沁园春·咏菜花
    【清代】陈维崧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注 赏
  •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赏
  • 贾人食言
    【清代】邹弢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登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贾人没。
    译 注 赏
  •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清代】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37-38
    译 注 赏
  • 远志
    【清代】龚自珍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 临江仙·寒柳
    【清代】陈维崧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好留蛮样到春宵。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注 赏
  •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清代】纳兰性德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279 2、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1:67
    译 注 赏
  •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清代】纳兰性德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参考资料: 1、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 ,2014-1:56-57 2、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
    译 注 赏
  • 西郊落花歌
    【清代】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赏
  • 夏初临·本意
    【清代】陈维崧
    中酒心情,拆绵时节,瞢腾刚送春归。
    一亩池塘,绿荫浓触帘衣。
    柳花搅乱晴晖。
    更画梁、玉翦交飞。
    贩茶船重,挑笋人忙,山市成围。
    蓦然却想,三十年前,铜驼恨积,金谷人稀。
    划残竹粉,旧愁写向阑西。
    惆怅移时。
    镇无聊、掐损蔷薇。
    许谁知?
    细柳新蒲,都付鹃啼。
  • 泜水
    【清代】郑燮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译 注 赏
  • 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
    【清代】纳兰性德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261页 2、(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97页
    译 注 赏
  •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清代】魏源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见《宝庆府志》。《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
  • 潇湘神·零陵作
    【清代】屈大均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注 赏
首页上一页
4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尾页

中国历史网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huzcc@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