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探索发现
  • 野史传闻
  • 历史文化
  • 社会百态
  • 最新专题
  • 成语大全
  • 古诗文
  • 历史上的今天
诗文 名句 作者

作者

卓文君 孟浩然 贯休 张九龄 韩愈 吴文英 白居易 柳宗元 陶渊明 岳飞 韦庄 司马迁 皮日休 权德舆 晏几道 卢纶 郑燮 韦应物 欧阳修 曹操 李清照 柳永 李峤 王维 范仲淹 诸葛亮 钱起 贾岛 王建 姚合 杜甫 朱熹 王昌龄 郑谷 晏殊 温庭筠 王安石 贺铸 皇甫冉 皎然 张籍 左丘明 杨万里 李贺 陆龟蒙 刘辰翁 曹植 马致远 杜荀鹤 王勃 陆游 李煜 黄庭坚 许浑 李白 屈原 孟郊 高适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刘禹锡 纳兰性德 苏轼 文天祥 周邦彦 张说 罗隐 韩偓 秦观 岑参 刘长卿 张祜 张炎 元稹 陈子昂 赵嘏 方干 齐己

作者

卓文君 孟浩然 贯休 张九龄 韩愈 吴文英 白居易 柳宗元 陶渊明 岳飞 韦庄 司马迁 皮日休 权德舆 晏几道 卢纶 郑燮 韦应物 欧阳修 曹操 李清照 柳永 李峤 王维 范仲淹 诸葛亮 钱起 贾岛 王建 姚合 杜甫 朱熹 王昌龄 郑谷 晏殊 温庭筠 王安石 贺铸 皇甫冉 皎然 张籍 左丘明 杨万里 李贺 陆龟蒙 刘辰翁 曹植 马致远 杜荀鹤 王勃 陆游 李煜 黄庭坚 许浑 李白 屈原 孟郊 高适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刘禹锡 纳兰性德 苏轼 文天祥 周邦彦 张说 罗隐 韩偓 秦观 岑参 刘长卿 张祜 张炎 元稹 陈子昂 赵嘏 方干 齐己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唐代】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译 注 赏
  •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杜元颖也)
    【唐代】韩愈
    耒耜兴姬国,輴欙建夏家。在功诚可尚,于道讵为华。
    象帝威容大,仙宗宝历赊。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
    礼乐追尊盛,乾坤降福遐。四真皆齿列,二圣亦肩差。
    阳月时之首,阴泉气未牙。殿阶铺水碧,庭炬坼金葩。
    紫极观忘倦,青词奏不哗。噌吰宫夜辟,嘈囐鼓晨挝。
    亵味陈奚取,名香荐孔嘉。垂祥纷可录,俾寿浩无涯。
    贵相山瞻峻,清文玉绝瑕。代工声问远,摄事敬恭加。
    皎洁当天月,葳蕤捧日霞。唱妍酬亦丽,俯仰但称嗟。
  • 岣嵝山
    【唐代】韩愈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
    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
    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 郓州谿堂诗
    【唐代】韩愈
    帝奠九廛,有叶有年。有荒不条,河岱之间。及我宪考,
    一收正之。视邦选侯,以公来尸。公来尸之,人始未信。
    公不饮食,以训以徇。孰饥无食,孰呻孰叹。孰冤不问,
    不得分愿。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很狼贪,以口覆城。
    吹之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膊而磔之。凡公四封,
    既富以强。谓公吾父,孰违公令。可以师征,不宁守邦。
    公作谿堂。播播流水。浅有蒲莲,深有葭苇。公以宾燕,
    其鼓骇骇。公燕谿堂,宾校醉饱。流有跳鱼,岸有集鸟。
    既歌以舞,其鼓考考。公在谿堂,公御琴瑟。公暨宾赞,
    稽经诹律。施用不差,人用不屈。谿有蘋苽,有龟有鱼。
    公在中流,右诗左书。无我斁遗,此邦是庥。
  • 永贞行
    【唐代】韩愈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
    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
    火齐磊落堆金盘。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国家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许庸夫干。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四门肃穆贤俊登,
    数君匪亲岂其朋。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江氛岭祲昏若凝,
    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
    嗟尔既往宜为惩。
  • 送张道士
    【唐代】韩愈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苔羌夷。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唐代】韩愈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译 注
  • 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唐代】韩愈
    相公倦台鼎,分正新邑洛。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
    寿觞佳节过,归骑春衫薄。鸟哢正交加,杨花共纷泊。
    亲交谁不羡,去去翔寥廓。
  • 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
    【唐代】韩愈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
    波涛翻空杳无涘。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
    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
    对花岂省曾辞杯。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尊独就醉,
    不忍虚掷委黄埃。
  • 送陆歙州傪
    【唐代】韩愈
    我衣之华兮,我佩之光。陆君之去兮,谁与翱翔。
    敛此大惠兮,施于一州。今其去矣,胡不为留。
    我作此诗,歌于远道。无疾其驱,天子有诏。
  • 原道
    【唐代】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参考资料: 1、(清)吴楚材.古文观止译注.上海:古文观止译注,2006-9:卷七-15 2、金霞;浅论唐代后期婚姻的特点[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崔钟雷(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10月:10
    译 注 赏
  • 杏花
    【唐代】韩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
    看此宁避雨与风。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浮花浪蕊镇长有,
    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岂如此树一来玩,
    若在京国情何穷。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唐代】韩愈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 原毁
    【唐代】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译 注 赏
  • 感春四首
    【唐代】韩愈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东西南北皆欲往,
    千江隔兮万山阻。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杂花妆林草盖地,
    白日坐上倾天维。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为此径须沽酒饮,
    自外天地弃不疑。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惜哉此子巧言语,
    不到圣处宁非痴。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朝骑一马出,暝就一床卧。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
    冠欹感发秃,语误惊齿堕。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独宿荒陂射凫雁,
    卖纳租赋官不嗔。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画蛇著足无处用,
    两鬓霜白趋埃尘。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百年未满不得死,
    且可勤买抛青春。
  • 赠崔立之(以下十五首见《外集》)
    【唐代】韩愈
    昔年十日雨,子桑苦寒饥。哀歌坐空室,不怨但自悲。
    其友名子舆,忽然忧且思。搴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好事漆园吏,书之存雄词。
    千年事已远,二字情可推。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
    吾身固已困,吾友复何为。薄粥不足裹,深泥谅难驰。
    曾无子舆事,空赋子桑诗。
  • 获麟解
    【唐代】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参考资料: 1、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 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4:465 2、(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新注: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01:369 3、(清)曾国藩编撰.曾氏杂抄 1:昆仑出版社,2002.08:178
    译 注 赏
  • 寒食日出游
    【唐代】韩愈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走马城西惆怅归,
    不忍千株雪相映。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纷纷落尽泥与尘,
    不共新妆比端正。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
    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忆昔与君同贬官,
    夜渡洞庭看斗柄。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念君又署南荒吏,
    路指鬼门幽且夐。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自然忧气损天和,
    安得康强保天性。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宋玉庭边不见人,
    轻浪参差鱼动镜。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
    饮酒宁嫌盏底深,题诗尚倚笔锋劲。明宵故欲相就醉,
    有月莫愁当火令。
  • 海水
    【唐代】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馀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 杂说一·龙说
    【唐代】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译 注 赏
首页上一页
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尾页

中国历史网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huzcc@hotmail.com